在我们传统的追悼仪式中,整体风格都是庄严肃穆的。人们通常悲伤沉重,但在神农架,却采用丧鼓这种风格迥异的追悼方式,非但不严肃,还要开启唱跳模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丧鼓是神农架特有的民俗。它由来已久,以至于来源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源于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典故;有的说是始于秦始皇修长城,人们为了纪念死难者就把悲伤化作狂欢;当然也有平实可信的说法,丧鼓始于楚俗,因怕野兽啃食死者尸骨,故点起篝火,集众敲鼓唱歌,通宵达旦。
丧鼓通常是亲朋好友来唱跳,丧主家是不跳的。在神农架,凡有亲朋丧事,必有歌人击鼓奏歌,亲友邻里纷纷来祭亡者,整夜击鼓伴灵闹丧,追思其生前的功德,祝亡者升天,为后代祈福。这看起来好像不是在吊唁死者,而是在欢迎他们。
丧仪多在丧家的孝场前进行。丧鼓最大的特点就是热闹,人们要打鼓数日,一起为逝者边鼓边唱。除了丧家和亲朋邻里,丧鼓还有一个灵魂人物,那就是歌师。神农架若无歌师,则无鼓,所以凡有丧家,必写信或派专人去接歌师。歌师通常知识渊博,能打鼓,会唱歌。
神农架人把死亡看成一种正常现象,这种思想在丧鼓的歌词里也有所描述:“人生在世犹如水上浮萍,光景千年恰似空中闪电。”或许正因为如此,神农架人认为人的死亡非但不可悲,还被看作是一种幸福。逝者是驾往瑶池,百年归山。
打丧鼓、唱丧歌,用亦歌亦舞的方式悼念死者,是神农架人悠久历史的生活里所形成的独特民俗。丧仪世代相承,这不仅是一种民俗,还体现了神农架居民特有的生死观。人的死亡只不过是灵魂和肉体分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