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首先家属应致电当地的殡仪馆,请专业人员将亲人的遗体送至殡仪馆保存,然后请医院为逝者开具死亡证明,凭死亡证明到当地派出所注销户口,开具居民死亡殡葬证。最后由家属带好本人身份证及殡葬证等相关证件至殡仪馆办理预约“火化日期”、“预订礼厅”等手续。
A2:提前准备可以让家属有充足的时间选择和挑选合适的寿衣款式和大小,一旦逝者过世后再买,很容易被商家欺骗购买既不合身又昂贵的寿衣,提前准备寿衣,其实也是对逝者的尊重。
A3:选择寿衣的关键是注意搭配,也就是说衣、裤、鞋、帽、被的款式、色彩、图案要协调,要呼应。在款式上尤其要将中式和西式区别开来,切不可上穿西装下衣着布鞋,中西混搭;色彩的选择更要注意整体的调子,将零碎的色彩统一在大调子中,不可使用大面积的对比色,不然会显得杂乱、刺眼;图案同样有古典的、现代的、中式的、西式的之分,在风格上要协调、统一。此外,面料的选择还牵涉到"殡"礼的档次,一般缎织料的寿衣较为贵重,家属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寿衣。
A4:老人有腹水时,衣服要多留余量,寿衣尺寸需大2-3码,如果老人腹水非常严重,需提前定做,非常规尺寸一般是没有现货的,制作周期是2-3天。
A5:如果准备的是单鞋建议比平时码数大2-3码,如果准备的是棉鞋建议大3-4码,如果逝者脚肿严重,需根据情况选择更大码数的寿鞋。
A6:如在医院病房内死亡,亲属可为其脱去衣服,用温水毛巾将遗体擦净,如果死者的口、眼没有闭合,可轻轻按摩,使其合拢,再换上新衣裤即可。然后陪送其至医院太平间安息。
如在家中死亡,由子女或亲属将遗体移至硬板床上,换下脏衣服,也用温水毛巾将遗体擦净,将其口、眼合闭,再将肛门、尿道、喉咙等气门堵住,以免污物流出,换穿新衣裤后,将其手、足放直,以防遗体变形。某些地方风俗,还需直系亲属替逝者剪净手、脚的指甲,梳理头发。这些事情可酌情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处理。
A7:基本在医院的太平间和殡仪馆都提供遗体寄存服务,但两者费用区别很大。
太平间属于个人承包,所以会出现收费高的现象,以及各种隐性消费;殡仪馆隶属于民政部门,接受民政部门监督,遗体寄存费用比较合理,家属可以自行选择。
祭祀文化网推荐您尽量选择在殡仪馆寄存。
A8:遗体需要在殡仪馆保存的,应向殡仪馆办理保存手续。保存期限一般不超过7天,保存费用由申请人支付。 超过遗体保存期限未办理延期手续的,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或殡葬管理机构批准,殡仪馆可以在告知丧户后实施火化。 遗体火化后超过60天丧户不领取骨灰、支付火化等费用的,殡仪馆可以按无名遗体进行处理。
A9:死者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死亡医学证明书》或其他合法有效的死亡证明材料(医疗部门的医学死亡证明、居(村)委会的死亡证明;法定机关的死亡证明信、殡葬馆的火化通知书)。
注:《户口簿》(属集体户的提供集体《户口簿》地址页和申请人的《常住户口登记卡》)、《居民身份证》。(属集体户的收缴常住户口登记卡原件,属家庭户且全部注销的收缴《户口簿》原件)
A10:由迁入地派出所户籍窗口受理申请,出具注销证明,并收回《居民身份证》,条件符合、材料齐全的,会予以当场办理。
A11:1)明确该灵车公司是否具有正规合法遗体运输证件及手续,避免遗体被扣押及相关其他恶性事件,保证遗体安全到家。家属可以要求提供正规殡葬服务发票。
2)明确定好灵车装饰,例如是否佩戴黄缎灵花。
3)如果家属是夏天去世,需要明确灵车公司是否提供专业低温遗体运输装备,保证逝者安全的落叶归根。
4)明确灵车的服务时间,以免耽误殡仪时辰。
A12:本市人员在外地死亡的或者外地人员在本市死亡的,应当在就近殡仪馆火化。丧户或死者生前单位需要将遗体运回死者居住地火化的,需凭死者生前户口所在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证明,并经死亡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批准,方可由殡葬专用车辆运回原地。
A13:1)就近原则。殡仪活动由于参加人员较多,考虑到交通便利因素,亲属可就近选择承办丧仪的殡仪馆,并不一定非要选择离逝者住址较近的殡仪馆,应重点照顾丧仪活动的主要参加人员,特别是老人、病人、残疾人的行动便利。
2)适合原则。殡仪馆各具特色:有的以环境整洁、优雅取胜;有的以服务周到见长;有的以具有某些特别设施或特色服务而受到不同消费层次丧家的青睐。亲属应该根据丧仪的规模、档次以及希望得到的服务来选择适合的殡仪馆承办丧事。
A14:殡仪馆的收费执行政府定价和协议收费。政府定价是指殡仪馆通过当地物价局批准的收费。主要项目有:接运尸体的车辆公里费、抬尸费、冷藏费、火化费等,协议收费主要是指由丧属自愿选择并经双方协商一致的一般性特殊服务收费项目,如丧葬用品。
A15:灵堂是为了祭拜与缅怀逝者,家人在自己家中或在殡仪馆租赁的守灵堂内,设立供来人祭拜的场所。一般来说亲人去逝后需设灵堂3天,灵堂布置宜简洁庄重,常在桌案上方悬挂遗像,陈设香炉、蜡烛、贡品、鲜花等祭祀用品。待亲友及逝者好友等前来吊丧时,家属要为其佩戴黑纱或孝带并行答谢礼。
A16:1)请专业司仪主持逝者追悼会;
2)请诵经人员引导家属进行超度仪式(可选);
3)全体默哀3分钟,追忆逝者;
4)单位(或直系亲属)致悼词;
5)家属致答谢辞(直系亲属致悼词,不用作答谢辞);
6)向遗体三鞠躬,向逝者告别。
A17:火化遗体时应当出示死亡证明,在医疗机构死亡的人员,需由医疗机构出具死亡证明,在医疗机构以外死亡的人员,应当由公安机关出具死亡证明。 殡仪馆火化遗体时,应当凭医疗机构或公安机关出具的死亡证明火化。
A18:殡仪馆的焚烧炉分普通炉和高档炉。一般普通炉的焚化时间在1小时以内,捡骨的工作直接由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负责取灰并装盒,再交给家属。高档炉的焚化时间在2小时以内,火化完成后,允许几位家属进入单独的拣灰间自行捡骨,并在工作人员陪同协助下装盒。
A19:骨灰盒按材质分为木质、玉石、陶瓷、金属等,其中木质骨灰盒因木材和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低、中、高三个档次,价格也从几百元至几万元不等,选择骨灰盒并非越贵越好,应当根据各地风俗、审美爱好、存放地的气候、自身经济条件等来选购,并且骨灰盒的价格与孝心并无很大的关联,作为收殓骨灰的盛具,它的种类日益繁多,外形也越来越精美。
A20:在传统模式里,追悼会一般由单位领导或家中的长辈、或司仪担任主持,基本的流程为默哀、致哀乐、领导致哀悼词、家属致答谢词、三鞠躬致敬、瞻仰遗容、家属答谢这几个步骤。在仪式结束后,有的追悼会还会请乐队演奏。
A21:1)尽量身穿黑色或深色服装,避免佩戴过多饰品及鲜艳的配饰;
2)吊唁者或参加葬礼者均应言辞收敛、举止轻缓稳重,任何高谈阔论和嬉笑打闹都是对亡者及家属的不敬;
3)在追悼会或葬礼过程中,手机应调至振动;
4)入乡随俗,尊重不同国家、地区或名族的丧葬传统和风俗。
A22:在中国的葬礼或追悼会上,一般会播放《哀乐》,它是一首用于丧葬或追悼仪式的乐曲。由于哀乐比较沉重,会让参加仪式的人更悲痛,所以也有人会选择一些舒缓的钢琴曲,这样的轻音乐能让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平静。而在基督教徒的葬礼上,大家会唱赞美诗或《安魂曲》。